冬泉专题
一共7篇文章
冬泉(QQ和微信网名),1987年,安徽水蛭——宽体金线蛭养殖户,从2013年5月开始养殖水蛭,也是较早一批尝试使用大棚和规格膜池养殖模式的养殖户,并常年对水蛭养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理论转化实际操作、成本压缩等,特别是对水蛭饲料应用有了较大的进展。
-
水蛭幼苗满月前养殖
本文为“水蛭养殖群”资深养殖户冬泉贡献 幼苗满月前养殖 在下苗前优先把育苗池的水调配好。(调水方法在本站有专门文章介绍) 放苗一般多在傍晚实施,一般在快出苗的时候,茧内营养液会消耗殆尽,此种情况可撕开卵茧泡水让蚂蟥出来。如里面还有营养液可单独放在泡沫板上让幼苗自己爬到水里。 在下苗时为了方便后期操作,比如有3个池子分为A、B、C,前期用中间B池,水位20—25cm,每平方密度可放3500条以内。每…
-
高阶技术:螺蛳残饵清理、定位投食篮
水蛭养殖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在两方面: 一、养殖环境或称为养殖载体, 二、饵料(螺蛳) 大多数情况下,引起水蛭死亡不是水出问题了,就是螺蛳有问题。而螺蛳又是水出问题的重要源头因素之一。坏掉的、没吃完的螺蛳残饵又是黑底、臭底、水体有害物质的罪魁祸首。 上一期讲了螺蛳的清洗杀菌,如果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把投螺蛳的管理水平再提高一个层次,让残饵和死螺蛳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三定投食和定位投食…
-
水蛭小苗下水、增氧操作、养殖水参数
水殖养殖操作:小苗下水、增氧操作、养殖水参数 本文由“水蛭养殖群”资深养殖户冬泉贡献 特别提示:文中方法为个人实用经验无偿贡献,如对文中方法有不同理解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养殖并非千篇一律,有不同的操作非常正常,欢迎大家指点,但不允许指指点点! 水蛭苗下水 1、放苗时间:苗源地水温、移送池水温、空气温,温差不能超过4度,弱光环境。放苗前,提前2到4天调配好放苗池的水,并间隔曝气(曝0.5—停1.5小…
-
水蛭太阳天与阴雨天养殖管理、螺蛳消毒
太阳天与阴雨天养殖管理、螺蛳消毒 本文由“水蛭养殖群”资深养殖户冬泉贡献 特别提示:文中方法为个人实用经验无偿贡献,如对文中方法有不同理解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养殖并非千篇一律,有不同的操作非常正常,欢迎大家指点,但不允许指指点点! 太阳天操作顺序 1、早7点以后投食,采用定位投食篮,根据密度投放螺蛳。定位投食篮2米间距一个,和曝气头位置错开。 2、原池间歇性曝气(曝0.5—停1.5小时)。曝气沙头…
-
-
水蛭取茧、人工孵化、孵化阶段筛查、选茧
本文为“水蛭养殖群”资深养殖户冬泉贡献,接上篇 五、取茧: 种蛭下产床后10、15天可分别取样检查产茧情况,繁殖面积大的养殖户可多次不同地块取样,面积少的养殖户可少取样。 一条蚂蟥不会只产1个茧,它是陆陆续续产茧,大多数是产3到5个茧。第一个茧和第二个茧产茧间隔较短,第三与第四个产茧时间间隔在2到3天,人工挖茧时间一般不会超过7天。后面种蛭产的茧会越来越小,因为种蛭自身的能量有限,第一和最后个茧的…
-
水蛭孵化技术:种蛭规格、产床土质要求、产床设计、下种
本文为“水蛭养殖交流群”资深养殖户个人经验分享,本期分享人:冬泉 一、种蛭规格: 开春后选择17—18g的野生蚂蟥,要求躯体无伤、有活力、表皮光泽作为种蛭。自然环境下野生种蛭(24g以上)因为蛭龄原因,繁殖能力容易下降。 种蛭进回来之后,一般要用稀释的聚维酮碘1m³水体50mg浓度进行杀菌。聚维酮碘杀菌时,采用塑料类容器或水泥池曝气打氧气,总时间不宜超过30min。 在杀菌时,可用网片袋装载种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