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专业论文>水蛭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

水蛭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

水蛭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

一、水蛭的生物学特性

水蛭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变温特性、冬眠特性和繁殖特性。

(一)变温特性

水蛭的体温不会像猪、牛、禽等恒温动物那样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将这种动物称为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也就是说,水蛭属于低等动物,没有自我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其体温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外界气温高其体温就高,外界气温低其体温就低。

这种动物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只有在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生长、繁殖,进行正常的活动。

(二)冬眠特性

在自然状态下,水蛭具有冬眠习性。冬眠不是冷血动物的生理现象,而是对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冷血动物在冬季不一定要经过冬眠,只是由于外界气温不适合其生长而被迫进入冬眠状态。

到了寒冷的冬季,水蛭体温降低,各种生理活动也都降至极低的水平,进入一种不吃食、不活动的休眠状态。

一般情况下,当外界气温低于15℃时,水蛭活动就逐渐减弱,停止采食;当气温低于10℃时,水蛭便钻入水底泥土或岸边潮湿的泥土里越冬。

水蛭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29℃。

因此,水蛭在北方的冬眠时间长达7~9个月,在南方冬眠时间也有3~7个月。

2. 隐居

水蛭在白天一般都要躲藏在石块间、草丛下、疏松的土壤、水生植物根叶下面温暖湿润的草丛中,过着近于“隐居”的生活。

即使在水蛭养殖池,气温适宜的季节,在白天或平静的水体中都很难看到水蛭的身影,但千万不要误认此处没有水蛭。

当你用木棒搅动水体时,或站在养殖池潮湿的草丛中停留时,水蛭感受到水波震动或感觉到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蜂拥成群地向水波动的中心靠近,或很快出现在你所站的位置,偷偷地爬到脚上开始吸血。

在野外,你要寻找水蛭,无一定的技术或经验,在感觉到它在吸你的血之前,很难找到水蛭的踪影。

善于隐蔽,在宿主未发现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也是水蛭一种适应生存的技能。

3. 喜静

水蛭在未受到刺激的情况下,通常喜欢在阴暗、潮湿、相对平静的水体中栖息,或隐蔽在水生植物根部和水体中的石块底下,只在傍晚或清晨才会出来活动或觅食,显示出其活跃的一面。

中午一般在岸边土壤潮湿、草丛丰茂之处,或岩石底下,或坚硬的池壁上静卧休息,很少活动;流动的水体很少见到水蛭。

4. 穴居

水蛭像蚯蚓一样,善于在潮湿的泥土中穿行,在其生长、繁殖的季节,在土壤里常会看到许许多多横直交叉、大小不一的穴洞,白天绝大多数时间穴居于洞中,以躲避高温和强光照射,就是交配繁殖大多都要在洞中进行。

进入冬季前,水蛭会营造大量的洞穴供越冬使用。

当气温低至冬眠的温度时,水蛭就会单独或结队(3~10条不等)进入潮湿的泥洞中,然后分泌黏液将身体包裹于其中越冬。

依据年龄的不同,水蛭钻入土壤的深度不尽相同,幼年蛭5~10cm,亚成年蛭10~25cm,成年蛭25~60cm,5年以上老龄水蛭60~100cm。

在野生状态下,进入冬眠的水蛭必须脱离水体,否则很难安全越冬。

(二)行为习性

1.喜欢浅水,惧怕深水

生活在淡水中的水蛭,不管是湖泊、水库还是江河、池塘,都会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的浅水区域,或岸边的潮湿土壤或草丛中生活和繁殖,在水深的区域里水蛭数量很少,水越深数量越少。

因为在浅水区域中,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茂盛、种类丰富,浮游生物、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数量众多,对于水蛭来说是一个容易找到食物,利于其隐蔽和栖息的理想场所。

水蛭可随时爬到潮湿的岸上活动,在适合的土壤中繁殖产茧。岸边和浅水区是高等脊椎动物如牛或人类频繁饮水、出没的地方,这对于吸血类水蛭来说,更容易等候到宿主的到来。

2. 越硬越滑,水蛭爬得越快

水蛭依靠前、后吸盘的运动爬行前进,物体的硬度越硬,光滑度越高,如玻璃、光滑的水泥地面等物体,表面越光滑的物体越是有利于水蛭吸盘的附着,水蛭在接触物体的瞬间,必须将物体表面与吸盘间的空气迅速排除,这样才能吸得牢固,减少前进运动中不必要的动作,以节约体能消耗,提高前进速度。

同时,水蛭喜欢在有水的物体上爬行。

利用这一特性,在人工养殖时,可通过使用表面粗糙的物体,暴风雨期间要设置防逃墙,尤其是墙角的干燥,或使用网眼织物、设置沙沟等措施,防止水蛭逃跑。

3. 逆流游动,顺水逃窜

水蛭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能够适应并能迅速接近在水中前进移动的宿主,必须逆着水流快速游到水体波动的中心位置,因此,在水体中生活的水蛭,身体表皮布满触觉感受器,对水流的大小及方向的感应能力非常强。

水蛭逆着水流而上的特性,不光是运用于觅食,凡是有水流动的地方或间隙,水蛭都要顺着水流游动或蠕动前行。

4. 忽大忽小,变化自如

水蛭为软体动物,无骨骼,体内液体不凝固,身体大小、长短可随意变化,如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一般,身体拉长时如线,变小时如针,而且还能在土壤中穿行,能够穿过狭小的缝隙,会“土遁”术,这一特性是许多动物不具有的。

(三)觅食习性

1. 游泳

水蛭的运动既不像爬行动物有足,也不像鱼类有尾部摆动,是靠体壁肌肉的伸缩和前后吸盘的配合而完成的。

水蛭善于游泳,在水中活动时常采用游泳的方式随意游动。游泳时,背腹肌收缩、环肌放松,身体平铺伸展,如一片柳叶漂浮于水中或水面上,通过肌肉有规律的不断收缩、放松推动身体不断向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呈波浪式。

2. 尺蠖式运动

尺蠖运动是水蛭离开水体后,在岸上或植物体上的一种运动形式。

水蛭的尺蠖运动是一项非常规范标准的运动,一般分作四个步骤:

第一步:前、后吸盘固定,用力将身体向背部弓起,如田径运动员预备起跑时的姿势。

第二步:用后吸盘牢牢地固定在物体上,前吸盘慢慢松开,抬头,身体用力向前伸展,寻找前进目标位点。

第三步:前吸盘到达前方目标位点后紧紧吸住,固定在物体上,接着后吸盘缓慢地松开,将身体后躯用力抬起,身体往前收缩。

第四步:当后吸盘到达前吸盘的附近时,先用后吸盘边膜与物体接触,跟着吸盘中部肌肉凸压向物体,再固定在物体新的目标位点上,身体向前移动了一个位置,到达了新的位点,此时,呈倒“U”字姿势,或似“拱门”构形。

如此反复交替吸附前进,完成了水蛭向前方运动的任务。正前方出现障碍或有危险信息时,头部可左右摆动,调整前进方向,行进速度可根据情况进行控制。

3. 蠕动

蠕动是水蛭在土壤、石缝等狭小间隙中穿行的运动方式。

通常蠕动是使身体平铺于物体上,当前吸盘固定时,后吸盘松开,身体沿着水平面向前方缩短,接着后吸盘固定,前吸盘松开,身体又沿着平面向前方伸展,慢慢地蠕动躯体。

蠕动和尺蠖式运动的共同特点都是靠前后吸盘的交替变换固着移动的,运动原理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蠕动前进速度较慢,尺蠖式运动前进速度较快。

蠕动适合于缝隙的钻入或在土壤中穿行,尺蠖运动常用来在陆地上快速逃走,尺蠖运动和蠕动常交替使用。

7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天

    jj

  2. ,

    ?

  3. First

    感谢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