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李战福1 ,罗莉1* ,李伟龙1 ,安小平2 ,袁渊2 ,沈财祥2
( 1.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2. 重庆多普泰制药有限公司,重庆 400800)
摘要: 宽体金线蛭( Whitmania pigra) 是一种具有较高中药价值的水生动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通经、破瘀、消肿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等。目前环境的污染和人为大量捕捉使野生宽体金线蛭资源 日益枯竭,开展其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由于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技术尚不成熟,其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受到 了严重制约。为推进养殖技术的进步,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养殖效益,文章综述了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成 果,并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模式、疾病防治和饵料研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宽体金线蛭人 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集约化养殖提供指导。[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8,8( 2) : 36 - 41]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养殖技术; 疾病防治; 人工饵料; 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 S966.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1833( 2018) 02 - 0036 - 06
宽体金线蛭( Whitmania pigra) 又名蚂蟥,隶属于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蛭纲( Hirudinea) 、无吻蛭目 ( Arhynchobdeles) 、黄蛭科( Haemopidae Sawyer) 、金线蛭属( Whitmania) [1 - 2],是水生动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一个品种[3],具有祛瘀消肿、逐出恶血、消炎解毒等功效[4],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且有较好疗效[5 - 9]。宽体金线蛭体内抗凝血活性物质一直是水蛭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具体发挥药 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迄今已分离并命 名 具 有 抗 凝 血 活 性 的 多 肽 物 质 为 蚂 蟥多肽[10 - 16]。
宽体金线蛭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等优势特征,逐渐受到了养殖户们的青睐[17]。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大量捕捉使得野生药用水蛭资源日益枯竭,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导致价格一路攀升,通过人工养殖生产来补充市场需求和恢复自然资源因而显得十分迫切。虽然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技术已取得初步成功[18],但存在技术不够成熟、投入成本高、成活率低等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聚焦在宽体金线蛭的生物学特性、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而在宽体金线蛭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模式、饵料研究、疾病防治等养殖技术方面研究不够成熟。人工养殖模式与工厂化标准养殖模式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宽体金线蛭规模化生产,影响商品蛭的质量。文章结合了养殖生产实践和相关研究,对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其标准化、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指导。
1 宽体金线蛭繁殖技术
1. 1 生物学特性
宽体金线蛭是蛭类中个体较大的一种变温水生 动物,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重庆等省市[19],体长 60 ~ 130 mm,体宽 13 ~ 20 mm,体质量 10 ~ 20 g,身体扁平,略呈纺锤形,体前后两端各有 1 个吸盘。背部体色一般呈黑褐色或黄褐色,腹面淡黄色。背部有细密的黄黑斑点组成的纵线 5 条,中间的 1 条颜色较深且明显。腹面有 7 条断续的纵行不规则的茶褐色斑纹或斑点,中间 2 条较明显。宽体金线蛭共有 34 个体节,每节又分为几个环,雄性生殖孔在第 9 节,雌性生殖孔在第 11 节。在生殖季节环带较明显,非生殖季节环带不明显[20 - 21]。在自然界中, 宽体金线蛭对其栖息环境有较强的选择性,一般选择 石块较多、底质及岸边较坚硬和水草及藻类较丰富的水域,这与水蛭以吸盘的固着、运动相适应,也有利于摄食和隐蔽; 宽体金线蛭对光的反应较敏感,具有昼伏夜出的行为习性; 其运动方式多样,大范围快速运动时游泳,小范围慢速运动时采用尺蠖式运动和蠕动。宽体金线蛭和医蛭不同,不吸食人或其他脊椎动物血液,主要吸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蚯蚓及水蚤等无脊椎动物的体液或腐肉,尤其喜食螺蚌。
1. 2 繁殖特点及要求
宽体金线蛭为雌雄同体动物,2 龄达到性成熟,体质量 15 g 以上,但因雌、雄生殖腺发育不同步,需异体交配受精。越冬出蛰后,雄性生殖腺逐渐发育成 熟。当水温稳定在 14 ℃ 以上,开始发情交配,交配大多在清晨进行[22]。交配时头端相反,交配后约 1 个月开始产茧,产茧时会向茧中分泌一种蛋白液,身体 后退形成卵圆形的卵茧,产茧结束,几小时后茧壁被 风干变硬破裂后留下蜂窝状保护层。在水蛭产卵 10~ 20 d 后,人工挖开平台泥土,取出水蛭产的卵茧,再将卵茧集中孵化。
关于宽体金线蛭亲蛭繁殖性状指标对产茧后茧体大小、数量,茧内幼蛭数量大小的影响已有报道,熊良伟等[23]研究表明宽体金线蛭每条亲蛭平均产茧 2. 45枚,卵茧平均质量为 0. 87 g,平均每个茧孵出蛭苗 30尾,每条亲蛭繁殖蛭苗 65 尾; 童水明等[24]研究发现以膨胀蛭石作孵化基质,对宽体金线蛭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膨胀蛭石适宜作为宽体金线蛭卵的加温孵化基质。史红专等[25]和丁辰龙等[26]发现 25 ℃是宽体金线蛭产卵和孵化的最适温度,20 g 左右的宽体金线蛭亲蛭产茧量最高。卵茧在 2. 0 g 左右时,卵茧孵出量最大; 郭坤等[22]研究证明卵茧孵化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 30 % ~ 40 % 。
基于现有研究及养殖产业中对宽体金线蛭繁殖经验,在进行宽体金线蛭的人工繁殖时,建议选择 15~ 20 g 左右的亲蛭,2. 0 g 左右的卵茧,采用室内孵化,最适温度 25 ℃ 左右。湿度根据孵化方式、孵化基质的不同存在不同的控制方法,难以统一,所以有必 要以常见的孵化基质为例研究孵化所用的合理湿度, 指导人工繁殖产茧孵化过程。
1. 3 繁殖技术发展
宽体金线蛭繁殖产茧技术主要经历野生有土产 茧、仿野生有土产茧和新型无土产茧 3 个发展阶段[21]。第一发展阶段的野生有土产茧,其孵化完全 依赖于自然孵化,受环境影响很大,孵化率极低。第 二发展阶段的仿野生有土产茧目前运用较为广泛。
该产茧方式是在养殖环境中用泥土人工筑造高出水面的产卵平台,让亲蛭自动钻入产茧平台的泥土中交配、产卵。上述两个阶段的有土产茧均存在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如搬运大量泥土、疏松土壤、建造平台等) ,外界影响因子不可控( 如产床泥土含水量过高过低对亲蛭产茧都不利) ,土壤中敌害生物侵害,产茧过后亲蛭死亡率高和人工挖取卵茧破损率高等弊端。第三发展阶段的无土产茧是采用无毒无味、保水透气性好、结构疏松的轻质材料作为产床基质的一种非传统的新型产茧方式。性腺成熟的亲蛭在越冬期间可在室内养殖池进行生长发育、繁殖产茧,从而规避了传统有土产茧的弊端[21]。新型无土产茧目前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随着宽体金线蛭集约化养殖技术的发展,该方式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2 宽体金线蛭苗种培育
刚孵出的宽体金线蛭的幼蛭适应能力较低,孵出 3 d 后开始摄食,所以应及时投喂一些水蚤或大小相匹配的幼螺蛳以供幼蛭开口。这个阶段生长速度快, 通常 1 个月后具有了较强摄食能力,可转入大池养殖。
宽体金线蛭喜欢栖息在养殖水域的沿岸地带,因 此养殖水域不宜过大,对于较大的水域可以用网箱分 隔成多个小水域养殖,即网箱养殖[27]。在放养前20 d, 将池水抽干,每 m2 用生石灰 150 ~ 180 g,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撒,彻底消灭敌害和病原体。清池后 3 ~ 5 d, 注入新水 50 ~ 60 cm,经 2 ~ 3 d 可施入每 m3 225 ~ 300 g 的发酵牛粪、猪粪,新建池塘可增加到 750 ~ 900 g,较肥的池塘可少施或不施,灌水前将进排水管用密网封 好,防逃网具的设施布置与清池同时进行。当池水 pH 降到 7. 0 ~ 8. 0 时,水中可植入水草,约占水面面积的 1 /3,轮叶黑藻、马莱眼子菜、浮萍等品种适当搭配,并在以后的养殖过程适当地控制或补充,以利于水体的净化和饵料生物的食用等。对于放养 0. 5 g 以上成品宽体金线蛭,其养殖密度一般为 50 ~ 100 尾/ m2 ,之后人工投喂螺蛳或待研发成功的人工饲料,直至达到商 品蛭的标准,然后捕捉、加工成中药材。
3 宽体金线蛭养殖模式
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正处发展阶段,养殖池的 大小并没有严格要求,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养殖模式,不同养殖模式存在的优缺点不一样,不同养殖规模采用的养殖模式也不尽相同。经过研究和多年养殖实践,针对宽体金线蛭的生活习性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多种养殖模式的研究,其养殖模式可概括为 3 种: 仿生态泥池养殖模式、半人工网箱养殖模式和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模式。
3.1 仿生态泥池养殖
仿生态泥池养殖模式是利用农田挖养殖池 ( 沟) ,也可将老池塘、鱼塘进行修整养殖,做好防逃设备即可。池内水深应保持 0. 5 ~ 1 m,每 m3 水体养殖密度为 100 条左右。这种养殖方法适宜大规模粗放养殖,虽然投入低,但是收益也不高[28]。
3.2 半人工网箱养殖
半人工网箱养殖的网箱的设置有三种: 第一种是网箱分散型设置,其网箱的总面积占池塘的 1 /3。第二种是网箱按“品”字型或“梅花”型单箱分散设置, 组间距离≥3 m,以便于水体交换和日常管理及饲养。第三种为多箱串联设置,每组 8 ~ 10 只,平均 33 m2 水面设置 1 只网箱,箱距≥ 3 m。半人工网箱养殖模式存在优缺点: 网箱设置在池塘内,可以起到防逃、防敌害,利于收获成品蛭的作用。网箱目数过低,小苗 易夹死; 网箱目数过高,养殖过程中田螺及水蛭的排泄物又容易堵塞网眼,水质调节便成了最大难题,产 量也随年份时高时低不稳定,但半人工网箱养殖是目 前较为实用的模式[28]。
3. 3 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
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池为南北朝向,池面面积为 115. 0 m2 ,长 46. 0 m,宽 2. 5 m,池深 0. 5 m,相邻水泥池的过道 1 m。养殖池两端分别安装进排水口,进水管安置在水泥池上方,相反,排水管则安置 在池底。为了能让池水排干,排水端比进水口的一端低,在池底中央设有宽 0. 5 m、深 0. 4 m 的养殖沟,池底两侧向养殖沟中央略微倾斜。在养殖过程中,为做 好宽体金线蛭的逃逸工作,在池壁四周分别建“『”型向池内侧伸出约 15. 0 cm 的 80 目防逃檐,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池设计见图 1[29]。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模式在人工创造水蛭生长环境下,进行 立体、高密度养殖。该养殖模式优点: 1) 管理方便。在饲养过程中,能容易观察到体质弱的宽体金线蛭, 即捞加工、以待销售、无损失,且商品蛭收取干净; 2) 效益倍增。池内水质污染或产生病菌时,能在短时间 内更换新水或清池消毒,不会影响大面积养殖区域, 越冬安全,具有工厂化车间养殖管理的优点,一次投入,数年养殖。
图 1 宽体金线蛭养殖水泥池结构示意[29]
A. 水泥池平面示意图; B. 水泥池截面示意图。
除仿生态泥池养殖、半人工网箱养殖、水泥池无 土立体高密度养殖等几种主要养殖模式外,宽体金线 蛭养殖模式还包括: 水泥池水蛭 - 莲藕 - 螺蛳[30]、茭白田或稻田[31]等高效生态复合立体繁、养模式,也 可与草食性、滤食性鱼类混养。为提高宽体金线蛭的 养殖收益,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养殖规模选择养殖模 式。不管采用哪种养殖模式,养殖池建设应考虑的几 点要素: 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无工农业污染、环境安静和交通方便等。在饲养过程中为了针对性地投饵, 提高饵料利用率,应及时把小水蛭、中水蛭和亲蛭进 行分池饲养。为了便于宽体金线蛭自行分级,亲蛭池 一般设置在中、小水蛭池的中间,池壁需安装不同孔 径的过滤网。随着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的不断发展, 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模式会逐渐被推广。
4 宽体金线蛭疾病防治
4. 1 宽体金线蛭致病因素
宽体金线蛭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较其他水生动物强,野生条件下少有疾病发生。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高,饵料投放量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室外养殖的水蛭同时还会面临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养殖池的污染、水温变化、含氧量下降等,造成养殖环境不易于调控。目前人工养殖投喂的各种螺类,被摄食的部分为螺蛳的体液及内脏,而相对于螺类内脏较硬的肉质基本不摄食,大量投放的螺类肉质腐烂而导致了养殖水体环境污染,而且宽体金线蛭也经常误食腐烂后的螺类头部而造成发病甚至死亡,这些死亡的活饵料( 螺类) 或宽体金线蛭都会影响正常的宽体金线蛭。生产中发现,引起宽体金线蛭死亡的病因主要包括温度、溶氧量和细菌感染等。
4. 1. 1 温度
宽体金线蛭属于变温的水生动物,宽体金线蛭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 30 ℃[31],室外人工养殖一般从 5月下旬放苗至 10 月上旬收捕,作为商品水蛭加工上市或入土越冬。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宽体金线蛭的新 陈代谢随着温度逐步升高而加快,因此夏天 8 ~ 9 月室外网箱养殖增长较快; 但当水体温度超过28 ℃ 时, 水蛭生长过快,大量脱皮而死。因此,在夏天高温期 间,应考虑在养殖池上方撑起密度适宜的遮阳网,这 样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直射阳光,避免水温上升过高。除高温容易导致宽体金线蛭出现死亡,低温或温差过 大也容易造成同样死亡现象,因此在室内养殖换水时 应注意注入水温与养殖水体温差,最多不超过 2 ℃ 。
4. 1. 2 溶氧量
在生产养殖过程中,水体溶氧量是影响水生生物 生存、生长、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史红专等[32]研究 表明随着宽体金线蛭体质量的增加,耗氧量与体质量 成正比,而耗氧率与体质量成反比,温度与宽体金线 蛭耗氧率呈正相关,温度升高时,水体中浮游动植物 耗氧同时增大,特别容易造成溶氧不足,导致宽体金 线蛭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甚至大批死亡。宽体金线蛭养殖水体适宜溶氧 > 3. 5 mg / L,体质量约 10 g 的宽体金线蛭在 20 ℃ 条件下窒息点为 1. 4 ~ 1. 57 mg / L[33]。建议采取措施: 水源方便的可及时注入新水,更换部分养殖旧水,使用增氧机搅动水体曝气或者泼撒适量 增氧颗粒,从而达到增加水体溶氧量的目的。
4. 1. 3 细菌感染
宽体金线蛭抗病力相对其他养殖品种要强,但在在大量投喂螺蛳的同时,会经常被厣与螺壳夹伤以及误食腐烂的螺类头而造成细菌感染。宽体金线蛭常见病为干枯病、白点病和肠胃病,病征主要为软体、水肿、出血和皮肤硬结等,磨美兰等[34] 研究发现,引起该症状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沙门菌( Salmonella) 和变形杆菌( Bacillus Proteus) 。张晓君等[35]从某养殖场的发病宽体金线蛭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分离并且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
4. 2 宽体金线蛭疾病的防控措施
目前宽体金线蛭疾病的有效防控措施: 1 ) 合理干撒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泡腾片、泼撒聚维酮碘液;
2) 使用水质改良剂、改底剂等,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或益生菌。值得注意的是,宽体金线蛭对二氧化氯尤其
敏感,所以要控制好二氧化氯的使用量,否则适得其 反。疾病防控仍需以防为主,养殖水体要保持“肥、活、嫩、爽”,多巡塘,根据宽体金线蛭活动情况及水色变化及时采取改善措施。由于目前还没有治疗宽 体金线蛭疾病的专治药物,为做好疾病防控这一步, 需要对水蛭各种疾病深入研究,了解病因、病理及发 病机制等。
5 饵料研究
宽体金线蛭属不吸血蛭类,主食福寿螺、田螺、河蚌、昆虫幼虫及无脊椎动物的体液、组织甚至整个身体[35 - 37],尤其喜食螺蛳的内脏及体液,对于螺类内脏较硬的肉质腹足部基本不摄食,在浙东俗称“田螺嘬”[38],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并以一些腐殖质作为底泥,维持适当的生态链[39 - 40]。王宣朋等[41]和林小清等[42] 发现螺蛳与原生动物混合是宽体金线蛭的最佳饵料。螺蛳与原生动物混合饲喂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和养分,保证水体环境的均衡,促进宽体金线蛭幼的生长。王宣朋等[41]研究不同品种螺类与原生动物混合为饵料时,发现分别以轮虫 + 鲜活圆田螺、人工饲料和蛋黄作为幼蛭饵料时,轮虫 + 鲜活圆田螺较适合作为宽体金线蛭的幼苗饵料。如上所述,宽体金线蛭饵料主要以螺蛳、原生动物、蛋白原料等直接投喂。采用这种饵料投喂存在投入高和存活率低等弊端。高投入表现在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对螺蛳需求量很大,螺蛳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幼蛭阶段所需要的幼小的田螺在生产上比较难于大规模获得。存活率低是因为当幼蛭钻入鲜活螺蛳壳内去摄食内脏团时,螺蛳受刺激后头足部自然收缩,厣和螺壳闭合紧密,宽体金线蛭幼蛭被厣与螺壳夹伤后易出现细菌感染甚至死亡,导致存活率降低。
为提高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的成活率和生产效益,实现工厂集约化养殖模式,其人工配合饲料亟待研发。研究表明,较好的人工饲料配方营养成分含量往往与天然饵料或动物本身相近,孟凡国等通过对宽体金线蛭与螺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中氨基酸、无机元素比例及含量排列极为相似。
6 展望
宽体金线蛭作为一种特效药用经济养殖品种,其标准化、规模化人工养殖还存在许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点,这也是今后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相关研究的重点。
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业被制约发展的首要瓶颈问题是亲蛭繁殖。目前宽体金线蛭亲蛭繁殖数量、茧内幼蛭数量最多的产茧方式仍是有土产茧,目前无土产茧方式产出的茧数量少,幼蛭存活率低,没有形成标准化繁殖产茧模式,所以无土产茧的产床基质选择仍需要做大量对比试验,找到一种便于宽体金线蛭亲蛭无土产茧的产床基质和标准; 第 2 个瓶颈问题为疾病问题。随着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摸索和推广,在宽体金线蛭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疾病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对宽体金线蛭各种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实验,了解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筛选适宜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商品蛭的质量; 第 3 个瓶颈问题是人工配合饲料,其配方的优化是未来重点研发方向之一。虽然目前研发的人工配合饲料具有较好的可食性、可消化性和一定的耐水性,但对苗种阶段的幼蛭并不适合,配方仍需优化。进一步开展消化生理、营养需要的深入研究,重点研发功能性添加剂的评价和应用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的防拱性等。
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只有在解决了繁殖、疾病和饲料三大瓶颈问题基础上,才能构建出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真正实现养殖的优质和高效; 才能由集约化养殖模式取代粗放型的传统养殖模式; 才能改善资源短缺的现状、满足不断增长的药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 杨潼. 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蛭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 136-139.
[2 ] 肖培根,杨世林. 水蛭、僵蚕[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8-36.
[3 ] 王安纲,王祖效. 宽体金线蛭的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 水生态学杂志,2005,25( 5) : 40-41.
[4 ] 李濯冰,赵韶华,王玉蓉,等. 水蛭不同工艺提取物抗凝与纤溶活性比较及酶解物组成分析[J]. 中成药, 2011,33( 1) : 42-45.
[5 ] 李克明,张国,武继彪. 水蛭的药理研究概况[J]. 中医研究,2007,20( 2) : 62-62.
[6 ] 周乐,赵文静,常惟智. 水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2,29( 1) : 132-133.
[7 ] Chen D,Mcvey J H,Dorling A. Enhanced effect of inhi- bition of thrombin on endothelium in murine endotoxae- mia: specific inhibition of thrombocytopenia[J]. Thromb Res,2013,132( 6) : 750-756.
[8 ] Dugan G,O’Donnell L,Hanbury D B,et al. Assessment of multiplate platelet aggregometry using citrate,heparin or hirudin in Rhesus macaques[J]. Platelets,2015,26 ( 8) : 730-735.
[9 ] 欧兴长. 水蛭活血有效成分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 2) : 60-62.
[10] 凃乾,刘义梅,陈科力,等. 宽体金线蛭抗凝血有效成分分离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6( 5) : 1086-1088.
[11] Tsoucalas G,Chevallier J,Karamanou M,et al. Histori-cal hallmarks of anticoagulation and antiplatelet agents[J]. Curr Pharm Design,2016,22( 13) : 1857-1861.
[12] Sumaya W,Joshi R R,Judge H M,et al. Stability of VerifyNow-P2Y12 assay results with citrate anticoagula- tion as compared to hirudin anticoagulation over 20-min perio[J]. Platelets,2015,26( 3) : 271-273.
[13] Sumaya W,Daly R L,Mehra S,et al. Hirudin anticoag-ulation allows mor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P2Y12 inhibi- tion by the VerifyNow-P2Y12 assay[J]. Thrombhaemo- stasis,2013,109( 3) : 550-555.
[14] Herman K,Vaszily M,Szentgyrgyi L,et al. Anticoagu-lation with hirudin for repeat cardiac surgery in a patient with 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aenia[J]. Magyseb, 2008,61: 67-70.
[15] Graf L. Concepts in anticoagulant therapy-past,present, and future[J]. Ther Umsch,2012,69( 11) : 611-615.
[16] 李瑞海. 水蛭抗凝活性成分的研究[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3.
[17] 刘飞,杨大坚. 中国水蛭人工养殖的现行模式调研[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2014 ( 10 ) :2170-2173.
[18] 熊良伟,王建国,陶桂庆,等. 宽体金线蛭池塘养殖试验[J].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 5) : 232-233.
[19] 高明,刘玉芝,李双安. 宽体金线蛭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 7) : 54-55.
[20] 尹娜,林小清,杨月伟,等. 宽体金线蛭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活性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27( 3) : 348-353.
[21] 王熙宇. 宽体金线蛭消化系统与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D].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2010.
[22] 郭坤,阮国良,杨曼绮,等. 宽体金线蛭繁殖关键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7,37( 4) : 177 - 180.
[23] 熊良伟,王帅兵,王建国,等. 宽体金线蛭繁殖性能及蛭苗生长特征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 ( 3) : 374-380.
[24] 童水明,徐毛喜,颜冬,等. 膨胀蛭石对宽体金线蛭卵孵化的影响[J].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 3) : 143-146.
[25] 史红专,刘飞,郭巧生. 温度和体重对蚂蟥人工繁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