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新手很难目测水质情况,都喜欢用试剂测水质。一遇到水质指标变差,水体浑浊、发臭、起油膜、飘蓝藻等等问题都会焦急万分。慢慢地,我们开始接触到一些有关水产养殖必备的基础知识,如:改底,解毒,肥水,培藻,培菌,菌藻平衡等等等。
当我们养殖池的水出现问题,老师傅们给我们讲到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你是不是底子坏了?多久没有改底了?
那什么是改底呢?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的池塘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大量投饵,剩余残饵,动物粪便沉积池底,使底质恶化,产生有害物质,抑制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改底的意思顾名思义应该就是改良池塘底部的意思,让池塘的底部能够在适合养殖对象的生存、起到维护水体生物稳定性的营养库作用。
1、改底就是为了池塘底部保持有一定的肥度(不能够太肥或者太瘦),耗氧量不会太高,避免底泥太瘦水体藻生长不稳定或者避免底泥太肥耗氧量太高而水质恶化。
2、改底就是为了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其微生物的代谢结果不会导致底部pH太过分高或者底,偏离养殖对象的生存条件、不会导致水体亚硝酸盐、氨氮太高、溶解氧太低(底部耗氧量太大的结果)。
3、改底就是为了池塘底部不会存储大量的有害物质(或者气体),避免气压变化底水上涌出现大量死亡,也避免给水质忽然恶化埋下伏笔。在水蛭幼苗期我们一般比较少用药物,多用一些生物制剂来改良底部,如:芽胞杆菌、链球菌等等。
但当水质已经严重变坏,我们需要快速起效时,新手往住会用到一种叫过硫的药剂。然而过硫虽神,也不是随便就能用好的,整理了一下我们水蛭养殖群里面群友分享的心得!
1.我们选择改底药时尽量先看看里面的药物情况,看它标的含量,有效成份超过25%的才有改底作用。
2.过硫药片直接扔在底部,不是冲水泼洒。因为杀菌主要作用在底部,针对的是有害厌氧菌,对上层有益菌作用不大。
3.水蛭养殖用过硫底改还是尽量选30%左右含量最佳。
老养殖户认为药物颗粒成粉红色不规则小颗粒是含“钾”量高的外观特征,使用更安全。因为市面上很多复合片含会用价格更便宜的二氧化氯来冒充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而二者都是白色药片不易区分。
下图是单过硫,呈粉色。
一般我们买到的是泡腾片,白色颗粒。市面上假货特别多,所以我整理了网上的一些辨认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ph值分辩法过硫酸氢钾为酸性物质,一般产品溶于水后呈酸性,且过硫酸氢钾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较好作用,而亚氯酸钠为碱性物质。取产品1g,片剂碾碎,粉剂直接放入100ml水中,搅拌溶解后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真品过硫酸氢钾产品一般PH<5,PH>5则说明产品为亚氯酸钠或其他碱性氧化物。当然也有可能公司有特殊配方,产品的PH值不一定小于5,但一定会呈现酸性。
黑泥氧化辨别法
1、取适量污泥和污水放在烧杯中,放入待鉴定品,过两个小时后观察:如果水澄清,污泥表面氧化层平整板结,则一般为假货;如果水色清但稍带混浊(悬浮的小有机颗粒),底泥表面疏松不平形成氧化层(象蚯蚓拱过的一样)则一般为正品。
2、污泥被氧化的面积越大,并不代表一定是复合过硫酸氢钾!实际上在一般的压片中只要加入5%左右的亚氯酸钠,其氧化底泥的效果非常明显,比50%的复合过硫酸氢钾还要明显。
3、如果简单的试验持续5天以上,水清同时杯避也清爽的一般为真品过硫酸氢钾。
产品气味辨别法
开袋后闻袋中空气味道,如氯味过重,则说明有可能含氯制剂成分。但是中低含量的真品片剂,因为其中有元明粉,如果水分没控制好,那么有可能带有一定的氯味,不过真品开袋后,一般氯味不持久,如果氯味持久的则一定是含有氯制剂。亚氯酸钠产品无气味,所以此方法不能排除含亚氯酸钠产品。
产品外观辨别法单过硫酸氢钾几乎不能含有水分,多以粉末形式或直接压片,或造不规则颗粒。一般无法进行湿法生产造规则球形颗粒。单过硫酸氢钾产品如为湿法生产的球形颗粒则一般多为假货。
首先从产品外观上排除规则球形颗粒产品泥皮辨别法确认池塘底部有青苔泥皮时,按说明用量或适当加量撒入产品,如有泥皮浮出水面,且一般为真品,如无泥皮或很少泥皮则可能为假货或低含量之产品。真品过硫酸氢钾对底泥有非常明显的疏松作用。还要考虑使用量的问题,即使为真品,使用量过小,可能浮起的泥皮也少。
感谢吴总分享
谢吴贤弟
谢谢吴总
干货,感谢
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