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蛭挖茧场面
一. 种蛭的挑选
水蛭种蛭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产卵率、孵化率乃至成活率。而且对水蛭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少量小规模养殖,可以自己捕捉种蛭解决种苗;如果是大规模养殖,就需要大量的种蛭,必须依靠购买才能解决,就一定要注意做好种蛭的挑选工作。
如果是大规模养殖,需要集中各个小散点的种蛭或者到别的贩子处购买种蛭时,选择种蛭的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为每条20 ~30克,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此种水蛭产茧足,孵化率高。
种蛭应以当地货源为佳,不要从远处串货,造成种蛭应激以及幼苗存活率下降。
二.产茧时间
以长江中下游区域为例: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一般是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此时也是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开始出售卵茧的时期。要注意,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 避免在产床周围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会造成空茧。
三.产床建设
水蛭是入土产茧的,做产床的土应疏松沙质土壤,便于水蛭打洞,切忌用黄粘土。要保湿同时做好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平台造成繁殖失败。
做产床的土壤可先用二氧化氯溶液进行杀菌杀虫,再经太阳暴晒后再上产床。
产床保持30%-40%湿度,用手捏可成块即可。产卵茧床种类。目前各地采用的产卵茧床主要有4种:一是水泥养成池产卵茧床。在水泥池底部堆放合适的土壤,堆高25~30厘米、宽120厘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产卵茧床雨天要防雨,晴天要遮阳,干燥时要洒水,保持要求的湿度。二是露天畦式产卵茧床。可在水稻田里建造产卵茧床,先把土壤翻松、整平,再筑畦。畦高50~60厘米、宽120厘米,畦与畦间开排水沟,沟宽60~70厘米、深50~60厘米。沟中水深正常保持20厘米,不能忽高忽低,始终让畦面露出水面30厘米左右。不管晴天还是雨天畦面上都要覆盖稻草,以遮阳或防止雨水冲洗,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三是旧鱼池棚畦式产卵茧床。旧鱼池经修补漏洞、清洗消毒后,即可建造产卵茧床。如3米宽的旧鱼池,可建畦2条(畦宽120厘米、高35厘米),排水沟3条(沟宽20厘米,长不限)。投放种蛭前进水10厘米深。排水口插上弯头以调节沟中水位。如畦土温度低可覆盖稻草保温。四是露天落地网箱畦式产卵茧床。闲置稻田松土后即可建畦,畦与畦间距30厘米,每畦宽120厘米,畦与畦间挖沟,沟宽25厘米左右,挖出的土用于加高畦。畦必须整平,每畦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用宽1.5米的60目或50目聚氯乙烯网片制作,防逃网紧贴畦四周,网片下埋40厘米,与畦底成“L”形,上方向内折成直角作为防逃檐,檐宽20厘米,防逃网高出畦面60厘米左右。田畦四周每隔1.5米立1根竹竿或木条并用铅丝捆扎以固定防逃网。畦面要覆盖稻草。
四.种蛭密度
根据多少亩量来投放,一般一亩投一千斤,池四周池壁设1~1.5米高,平台健在池中间,平台上口宽80厘米,一亩一千斤需要平台130米,一米可产下500个卵,一千斤比例是1000*30*2=60000卵,平台长度为5米一个,安130米去算,一亩需要26个,平台,平台要分开,分布均匀,这样水蛭产卵分布的比较均匀,水深20—4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5–30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
受益匪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