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为引用自网络,如有偏颇请大家留言。文中样本为菲牛蛭)
(一)变温特性
水蛭的体温不会像猪、牛、禽等恒温动物那样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将这种动物称为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也就是说,水蛭属于低等动物,没有自我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其体温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外界气温高其体温就高,外界气温低其体温就低。
这种动物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只有在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生长、繁殖,进行正常的活动。
(二)冬眠特性
在自然状态下,水蛭具有冬眠习性。冬眠不是冷血动物的生理现象,而是对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冷血动物在冬季不一定要经过冬眠,只是由于外界气温不适合其生长而被迫进入冬眠状态。
到了寒冷的冬季,水蛭体温降低,各种生理活动也都降至极低的水平,进入一种不吃食、不活动的休眠状态。
一般情况下,当外界气温低于15℃时,水蛭活动就逐渐减弱,停止采食;当气温低于10℃时,水蛭便钻入水底泥土或岸边潮湿的泥土里越冬。
水蛭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29℃。
因此,水蛭在北方的冬眠时间长达7~9个月,在南方冬眠时间也有3~7个月。
笔者对菲牛蛭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1〕:
1.菲牛蛭在同一体重规格的条件下,在适宜的温度(15℃~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消耗溶解氧量逐步增大,因为在这一温度范围内菲牛蛭的活动量增加,新陈代谢能力增强,耗氧量或耗氧率必然加大。
在20℃~30℃时,0.3g幼年蛭的消耗溶解氧量为0.094~0.181mg/L,3g成年蛭的消耗溶解氧量为0.199~0.319mg/L。
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30℃以上)时,耗氧量和耗氧率却有所下降,因为在高温的环境中,菲牛蛭出于本能自动躲避高温,寻找温度适宜处,如无适温区可躲避的话,活动会进一步加剧,导致水体缺氧。
2. 在同一温度、体重的条件下,随着菲牛蛭密度增大消耗溶解氧增加,主要是因为在同一体积中溶解氧含量是相同的,密度增大,意味着氧气消耗速度加快,如氧气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发生缺氧。
3. 菲牛蛭的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平均耗氧率高于夜间窒息点,分别随水温的升高和体重的增加而相应地下降。
4. 窒息点是水生动物忍受低氧的极限指标,与生产、运输关系密切。菲牛蛭对低氧忍耐能力较强,成年蛭比幼年蛭强。
在20℃~30℃的情况下,0.3g幼年蛭的窒息点为0.119~0.185mg/L、3g成年蛭的窒息点为0.096~0.136mg/L。
而在24.5℃时,体重分别为3.9g和25g的泥鳅,其窒息点分别为0.48mg/L和0.24mg/L,可见,菲牛蛭对低氧忍耐能力较强,这也表现在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大多数时间都是穴居在湿润的泥洞中或栖息在潮湿的草丛里,只有在觅食或受到外界刺激时才出现在水体中。
同时,菲牛蛭的越冬不一定是在水中进行的,也可能是离开水体在湿润土壤中进行。
因为菲牛蛭虽然生活在水中,但其皮肤表皮分化出各类单细胞腺体,其中有两类黏液腺能分泌大量的黏液覆盖在体表上,所以,菲牛蛭可通过体表分泌液溶解氧气进行呼吸,只要保持其体表湿润,就能适应陆地生活。
并且菲牛蛭的产茧、孵化也是离开水体在潮湿的土壤中进行的,这与其他依靠腮呼吸的水生动物如鱼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菲牛蛭可被长时间活体保存或长距离运输。
(三)繁殖特性
1.性发育
水蛭的性发育与个体生长基本同步,当个体生长基本完成时,性发育也就成熟。
在野生条件下,从孵化出的幼年蛭发育至成年蛭,需要4~5年的时间。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饵料丰富,温度、湿度条件适宜,生长发育时间可明显缩短,一般只需要2~3年。(此条可作为近年养殖水蛭产量日益降低的参考。近年来捕捞严重,种蛭个体偏小成熟度偏低。)
2. 雄性先成熟
性成熟的标志是交配行为的发生,并不是精、卵的完全成熟。
水蛭雌雄生殖器官和生殖机能的成熟不是同步的,雄性生殖腺先成熟,在进行异体交配受精后,雌性生殖腺再迅速成熟排卵。当贮存在贮精囊中的精子遇到成熟的卵子时才能发生受精,变为受精卵。
从交配、受精到受精卵的排出体外,形成卵茧,一般要经过1个月的时间。
3. 雌雄同体
水蛭为雌雄同体动物,雄性生殖器和雌性生殖器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的身上,既具有雄性产生精子的功能,同时又具备产生卵子的功能,精子和卵子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殖细胞,都可能由同一个个体产生,即通常所说的“阴阳体”,属于原始的性别类型。
4. 异体交配
水蛭是异体受精动物,需要两个不同的个体发生性行为,进行交配后,才能完成繁衍后代的生育任务。
繁殖季节,同一条水蛭充当既是“爸”,又是“妈”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作为“妈”,在接受对方求爱而产卵的同时,又将自身体内的精液输入对方生殖器内,完成作为“爸”的角色任务。
水蛭交配时,两条水蛭的腹部紧贴,头部方向相反,双方将阴茎插入到对方的雌性生殖孔内,把精液输给对方,当精子进入受精囊内以后,交配即告结束。
水蛭交配状态图,详见图1-3。
图1-3 水蛭交配状态图
5. 茧生
每条水蛭都具备产茧繁殖的功能,繁殖能力强。
在经过异体交配后,经几天或数月(通常为1个月)完成受精后,精子和卵子融合为一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产茧,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将受精卵包裹于其中,形如“蚕茧”,然后,通过雌性生殖孔将其产到体外,水蛭产茧后立即离去。
水蛭产出的茧类似于卵生动物的“蛋”,受精卵在茧内以螺旋分裂的直接发育方式完成发育,逐渐长大成为水蛭幼苗。
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泥土中,经20~30天的孵化,水蛭幼苗从茧中孵出,离开茧后的水蛭即具吸血或吸吮汁液的能力,可独立生活。
水蛭形成卵茧的过程及孵化出幼苗图,详见图1-4。
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