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研究水蛭消化方式为人工合成饲料提供理论参考,限“LV2 初养水蛭”以上会员可以下载,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牟利!
部分摘要:
目前虽然蚂蟥( 又名宽体金线蛭) 的人工养殖已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仅靠给蚂蟥饲喂天然饵料已限制其大规模生产,因此蚂蟥人工饲料的研究迫在眉睫,而对蚂蟥消化道生理的研究是人工饲料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对于蚂蟥生理特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呼吸生理、繁殖条件以及摄食规律[2-4]等方面,对消化道生理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温度和 pH 对蚂蟥消化道内消化酶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了解蚂蟥对食物不同成分的消化能力,结合其天然饲料,为今后人工饲料的配制和适宜养殖条件的确立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蚂蟥消化道酶的最适温度都超过了 30 ℃ ,这可能与本实验中取的蚂蟥消化道是离体材料,实验中酶反应时间有限有关系,因为不仅反应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而且反应时间对酶活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实际生产上蚂蟥在水中体内酶的反应时间是没 有办法统计的,本实验结果只是说明了蚂蟥消化道内酶活性与温度的一个大概趋势。
消化酶与食性的关系以往的研究表明“鱼类的食性与消化道内消化酶的组成状况密切相关,肉食性鱼类含有较高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而杂食性鱼类比肉食性鱼类表现出较高的淀粉酶活性,在杂食性鱼类中淀粉酶活性高于蛋白酶活性。从 本 实 验 结果来看,虽然脂肪酶活性较大,但用传统聚乙烯橄榄油方法根本测不出来,相对来讲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较大,因此蚂蟥应属于杂食性动物,这和实际生产中蚂蟥的生活习性相符合。今 后 在人工饲料的研制过程中应结合消化酶的组成 状况,合理安排饲料各成分含量,合理添加外源消化酶,以适应蚂蟥的消化生理特点
不同温度和 pH 对蚂蟥消化道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